陈博士还进一步阐明:“泥土可分为三个时期。1.古时期型泥土 2.中时期型泥土 3.年代较近型泥土。近代较近型的泥土,由于风化度及微生物分解状况比较差,泥层上的土壤少,结构的密度也较小,并不容易产生疏松;至于中时期型的泥土,风化度及微生物分解状况比年代较近的泥土较佳。在结构上,泥质比较多,泥层比较厚;古时期型的泥土,土质的密度较大,结构上比较疏松。。。。。。。。陈博士作为环境保护专家,也是城市树木生态顾问的陈博士作出结论说,这次土崩的泥土,肯定是属于古时期型的泥土。”问题出现,何以把泥土归为三大时期呢?何谓古时期型泥土,中时期型泥土,年代较近型泥土?泥土是随着泥土里的物质和矿物质而分类。这些矿物质造就个别的泥土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。泥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是由时间的琢磨风化在气候的影响下而形成的。土崩最主要的是倾斜度和密度,当然也包括了地质所包含的物质。不同地质物质有着不一样的密度,如火山泥密度较小,松散度高,而花岗石风化后变成的红土(laterite)密度比较高,松散度比较小;时间的长短则不会对泥土影响太大。所以类似归类有点不恰当。当泥土吸收了大量的雨水,体重上升,密度也会上升。当这些泥土处在某种危险的倾斜度,雨水降下,泥土就容易随着斜度而倾泻,就形成土崩。专家还说,“这里(淡江国际山庄)的乔木灌生,还有一个特徵,树身高大,而且非常茂盛。很肯定是古时期型土质。” 据我在印尼所观察,这里的树木也高大茂盛,但印尼的地质历史属年轻之地,也不见得是古时期型土质。年龄和一植物来归类泥土的性质,让人们容易混淆。该言论,是否陈专家也意味,大马完全不适合建筑?因为大马每一个地方都是乔木灌生,绿草如茵。专家没有经过细心的做研究,就随意归类,何以服众?所以我不敢苟同这位专家所说法。
一个地方没有做地质调查,很难逑出它真正的发生的原因。有了地质的研究,人们才容易深入地“看到”地底下的层面,事故的原因可以看得透体。大马人本来就严重缺乏地质知识。事情发生了包括了一些不相干的人士和相干的专家的“大言论”,揣测原因,用很专业,很有证据的口吻大方发表其言,对媒体公告天下,误导人民。何来专业呢?报告一日还未出炉,谁也不能下定义。除了你愿意去接受他们的言辞。按这里,看看专家的解说国际山庄土崩元凶 古时期型泥土
By Venus
2 comments:
国内的专业报告可能也不能采信。在大马,我们该相信谁?
媒体要求不够高,真博士假博士烂博士你敢写他敢出。无奈。
Post a Comment